对宝宝溺爱适当放手更有益

启蒙老师 幼儿教养449阅读模式

可怜天下父母心,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都觉得要给到自家孩子最好的。然而,对孩子好,也意味着对孩子提出了较高的期望值,一旦孩子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,就会让父母特别失望。

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,在很大程度上,我国已经进入了“独生子女时代”。独生子女家庭已经逐步成为家庭结构的主流,那么,在独生子女时代,我们如何做父母,是现在的父母们不得不深思的一个问题。

1、过度溺爱

父母过分溺爱孩子,凡事包办代替,使孩子失去了成长的空间,结果造成孩子的“无能”,遇到问题不会解决,只会退缩和求助,甚至以自我为中心。

例如,为了满足孩子的虚荣心,只要孩子提出要购买的东西,他们无论物质条件是否允许,都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需求。有的家长害怕孩子吃不饱,追着孩子喂饭,有的孩子甚至是饭来伸手衣来张口。

当然,孩子需要家长的关怀和爱护,但要把握适当的“度”,在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,以锻炼他们的自我生存能力。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,未来生活道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、去解决。

2、过度保护

我们经常看到,父母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受伤,因此不让孩子到公园玩,不让孩子和同年人玩游戏。过于封锁和保护孩子,限制孩子的自由,会导致孩子能力得不到发展。

能力是需要实践培养的,是需要机会锻炼的。然而现在的父母往往没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,需要孩子思考的由父母想了,需要孩子动手的由父母做了,这样还怎么能培养出有能力的孩子呢?

父母培养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自己思考、自己选择、自己策划、自己管理。家长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参加兴趣班,可以让他们自己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。

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时,家长尽量不要插手,让孩子自己去处理,这样才能慢慢培养出有能力的孩子。

3、过多干涉

孩子的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行都备受家庭、学校和社会的关注,家长都过多干涉孩子的行为,导致孩子在跌倒之后,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,孩子觉得自己得不到尊重。

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,也许每个家庭都不相同,但是过度干涉会导致孩子失去成长的快乐。如果你对孩子的教育是“一就是一”,孩子不能有意见或者从来不接纳孩子的意见,要求孩子按照你的路去进行学习和生活,这样的孩子,童年的欢乐是缺失的。

作为父母,对孩子的教育要懂得张弛有度。原则性的问题需要强硬教育的就绝对不能妥协,但是,很多时候,我们要采取平等交流的态度对待孩子。

作为父母,要用心聆听孩子的需求,对孩子的需求与其进行分析,并引导孩子做出合理的选择,而不是盲目地强制孩子接受自己的教育方式。

4、过多指责

由于孩子年纪还小,有时候他们的行为是无意识的,但是,一些脾气暴躁的家长,见到自己的孩子犯错,或者达不到他们的要求,就会对孩子过多的指责。

例如,有个5岁的小孩告诉我们,由于他的接受能力比较差,在少年宫学习了画画,可是一直画得不好,因此,父母就骂他是笨蛋,浪费钱之类,他听了以后很伤害,看到画画就很讨厌。

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就指责孩子,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,导致孩子做事失去信心。

5、过多表扬

在《爸爸去哪儿》的节目中,我们可以看到林志颖对kimi的教育是以表扬为主,无论kimi做了多么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,林志颖都用夸张的语气表扬kimi,这样让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对的,都应该得到长辈的表扬。

就因为林志颖过多对kimi进行表扬,导致他有点心理膨胀,输不起的情绪高涨。在电影版的《爸爸去哪儿》中,村长规定了比赛赢的人才能获得小星星,可是,kimi输了,得不到星星的时候就大哭,一直说自己不会输的。

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多表扬,会导致孩子形成骄傲心理,觉得自己是高人一等,自己是一个相当优秀的人。这种被过多表扬的孩子,会容易产生自满情绪,当遇到困难时经受不起失败,一旦失败了,容易奔溃。

6、过多期望

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来,对孩子“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”的愿望是家长最大的期待。父母给孩子设定过高的期望值,让孩子失去信心,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。

一是容易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。最典型的一点就是父母不惜动用所有的社会关系,花费巨资为孩子择校,他们以为孩子进了好学校就会有好的前途。

可他们不知道,自己的孩子实际能力并没有那么高,在重点中学里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,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。

二是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、智力水平,盲目地为孩子设置过高的期望与要求,当孩子虽然经过努力还是不能实现目标时,孩子会因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而自惭形秽,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,从而动摇自己的自信心。

虽然在很多情况下,父母的期望也可以化作孩子奋发向上的动力。但是有的时候,父母过高的期望会成为孩子肩上沉重的压力。所以,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把握好"度"。那么,作为父母,又该如何正确把握对孩子的期望呢?

对孩子,我们要善于鼓励孩子的进步,激发孩子的动机,设立积极恰当的期待。对孩子要既有寄望也要有因材施教的态度。作为父母,给孩子提要求是必要的,因为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差,需要有人帮他树立目标并促其前进。

但是,这种要求和期望应该现实一些,如果孩子的基础较差,父母就不要定过高的目标。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和这个目标差距太大就会丧失信心,产生自卑。